腿足,是紅木家具里的重要部分,不僅起到承載的作用,亦起到裝飾作用。紅木家具的器型、比例,與家具的腿足息息有關。而馬蹄腿,在腿足中最有中國特色。
何謂馬蹄腿?
馬蹄腿,又稱“翻馬蹄”,是明清家具術語。若馬蹄腿向內兜轉,就稱為內翻馬蹄,像一匹駿馬的前蹄;足頭向外的則稱外翻馬蹄。馬蹄腿是一條從腿部延伸到腳頭變化微妙的線,自然流暢,光挺有力,具有雄健明快的走勢。它是反映明清古典家具風格特點的典型式樣之一。
馬蹄腿因彎度不同還可分成兩種。彎度較大者稱之為鼓腿,因為傳統(tǒng)中就有“鼓腿澎牙”。彎度較小者相應地稱之為平腿。馬蹄腿彎度的差異主要在下部。
“鼓腿澎牙”上肩部也略有不同。平腿下端向里彎曲,彎段較短。對于炕幾、茶幾等輕型矮寬家具,總體近似屈腿縱體的奔馬,宜用鼓腿與之協(xié)調。對于餐桌、花臺等輕型高腿家具,宜用平腿,以加強其挺拔之姿。對于床榻等大型短腿家具,一般宜用平腿,以利于負重,在外觀上也顯得剛勁有力。
馬蹄腿的美學文化
1、富有活力和朝氣的內翻馬蹄,大體為方形斷面的直腿延至下部處,兩個外側面開始內收并逐漸變彎直至腿端,這樣腿端部就構成了一只向內翻轉的馬蹄。馬蹄翻起,蘊含活力,腿尖點地,使它更富有朝氣。
2、因馬蹄腿之上有束腰凸現(xiàn)出來的挺肩和圓胯,就顯得精神抖擻,體格強壯。
3、馬蹄腿的中段都應垂而直,顯示出它的剛勁有力,這也是馬蹄腿有別于西方各種“S”型腿的一個重要特征。
4、馬蹄腿符合力學性能要求,又顯得矯健有力的削度,這既符合力學性能要求,又顯得矯健有力,因為善跑良駒的矯腿通常也都是腿跟粗壯而下梢細削。
5、象征強健筋肌的混面起邊線,在馬蹄腿兩個外側面的靠邊處配有柱面細線,這種面線有如強健的筋肌,有力地襯托著矯腿。
為何是馬足?
摹仿動物腿型是世界各國家具設計的一種共同手法,而且也都應用得很廣泛。因為家具主體通常由直線與方正形體構成,比較單調。引入曲線圓潤的動物腿型可使家具形態(tài)變得活潑生動而又不失穩(wěn)定感。
不過,國外的動物腿型幾乎都多彎呈“S”形,如路易十五的鹿蹄腿、英國的安娜王后貓腿,還有我國的三彎腿等都是如此,形狀比較接近。唯有馬蹄腿,其造型與國外動物腿迥然不同,它僅向一個方向彎曲,而且中端挺直,形狀獨特,成為中國傳統(tǒng)家具獨家擁有的一種特色腿型。
但為什么在歷史的沉淀中脫穎而出的是馬蹄腿,而不是其他動物呢?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(xiàn)馬蹄腿家具的呢?它和古人傳承下來的審美思想有怎樣的關聯(lián)呢?
家具與社會民族的信仰、道德、風俗和文化,是緊密相連的。而馬在我國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,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就與馬結下了緣分,是人類最早的動物朋友之一。馬不僅可以食用,還能供人騎乘運輸,更主要的是它能幫助打敗敵人,保家衛(wèi)國。聞名世界的秦始皇兵馬俑坑,至今已出土數(shù)千個高大健壯、形態(tài)生動的兵馬俑。畫工塑匠不僅抓住了馬的形體比例,在造型上還著力刻畫其蓄勢欲動的特點。
在民間廣為流行的畫像磚、石等墓中,馬的題材更是非常普遍。表現(xiàn)牧馬、出行、郊游、射獵、百戲等。在秦漢時期,馬已為各個階層的人所喜愛,馬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正因為如此,人們把它作為重要題材來表現(xiàn),秦漢時期“馬”的造型藝術和表現(xiàn)技法為我們研究馬蹄腿溯源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實物資料。
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諸侯林立,禮崩樂壞,傳統(tǒng)意識失去了束縛,為家具的創(chuàng)新開辟了天地,家具在裝飾風格上一反商朝的宗教神秘和周朝的井然有序,風格逐漸走向浪漫之情。建筑柱礎和家具腿部三彎腿造型起源于西周早期青銅器獸蹄足形。至唐代,馬蹄腿家具開始出現(xiàn)。
內翻馬蹄腿起源于三彎腿,工匠把它們用作家具腿型配以束腰是遵守著幾千年以來的家具“文法”。一代又一代所積累的工匠設計制作經(jīng)驗與體會以多種方式傳承和延續(xù),從精神層面上反映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、審美情趣、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。
萬寶紅家具有限公司
瑞麗市萬寶紅紅木家具有限公司
郵箱:38491568@qq.com備案號:滇ICP備12000665號